从0到72,意味着什么?是从一穷二白到战鹰列列,是从仰望他人到挺直脊梁,是无数个航空报国梦实现,是如今的“20家族”闪耀……新中国航空事业发展72周年,一架架国产战鹰接力向祖国蓝天报到。
(资料图片)
展于中国航空工业历史博物馆
72年前的今天1951年4月17日《关于航空工业建设的决定》成为新中国航空工业的“出生证”我国的航空工业展开了艰苦奋斗的历程。
第一代航空人带着航空报国的满腔热情,边修飞机边建厂,在一片荒凉中扎下了根。
他们在水泥地面上,铺木板杂草席地而睡,亲手焊接需要的配件,用手摇计算机计算数据,在全国各地的厂房里,脚踏实地,眼望蓝天。
1954年,初教-5飞上天空,这是新中国制造的首型飞机;1956年,歼-5冲上云霄,这是新中国制造的首型歼击机……从修理到仿制再到自主研制,从小到大,从弱到强,一代代航空人接力奋斗,越来越多国产先进航空装备推出,成为人民军队手中的“制空利剑”。
第五代战机歼-20,列装人民空军,已经遍布“东南西北中”。
砺兵台海,歼-20、歼-16、轰-6K、运油-20等,国产战机成体系振翅高飞,提升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能力。
歼-15奋飞海天,中国战斗机实现了从陆地向海洋的跨越,“飞鲨”随航母出岛链、赴远海
越飞越高,越飞越远
机动灵活的直-20等直升机,让人民陆军“飞起来”,实现立体攻防全域作战……如今,飞机再也不用飞两遍,国产新型战机“成团”高飞。
72年了,勇往直前的中国航空人磨砺出一把把守卫祖国的“空天利剑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