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近日,第十九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举办。岁月泼墨,缀下花开,盛开的是中华五千年来孕育的优秀文化;时序轮转,丹心永固,文化自信始终是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。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彰显着民间的集体记忆、生活智慧和礼俗信仰,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和文化精髓。党员干部要做好非遗文化传承、弘扬、守护、宣传工作,让非遗文化向新而生,焕发出新时代的绚丽光彩。
执坚定传承之笔,让“非遗”血脉相传。从音韵悠长的古琴艺术,到婉丽妩媚的昆曲,从浓翠莹润的龙泉青瓷,到栩栩如生的剪纸……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,记录着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,是我们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,保护好、传承好、利用好非遗,不仅有利于延续历史文脉、坚定文化自信,也能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。党员干部要带头挖掘和保护非遗,走进大街小巷,深入田间地头,深入了解传统戏曲、民族舞蹈、民间美术、乡村风俗等非遗文化。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,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开发、继承与创新的关系,从政策、资金、法规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。加快人才队伍建设,通过研修培训、实地展演、直播交流等方式,为传承人提升技能艺能搭建平台、提供机会,通过短视频、宣传片、非遗进课堂等方式,培养青少年对非遗的了解和情感,吸引有热情、有潜力、有特长的青少年加入到非遗传承队伍中来,确保非遗传承“后继有人”。
展锐意创新之纸,让“非遗”生生不息。时间沉淀了韵味,光阴打磨出光芒,非遗的魅力不言自明,非遗文化越古老越有生命力,而这种生命力在数字技术的加持下越发闪亮。“数字敦煌”利用虚拟技术打破时间、空间限制,为游客与莫高窟营造一场“弹指一挥间”的美丽邂逅;《端午奇妙夜》采用网综、漫画、追剧、水下舞、皮影等多种形式,给所有观众奉献了一场饕餮盛宴,直接“破圈”“霸屏”。各文化展馆要积极采用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,让博物馆、展览馆、文物遗址里的非遗项目动起来、亮起来、活起来,全力打造非遗体验的新场景。要激活非遗“一池春水”,就必须让它们和文创产业发生“化学反应”,依据愈发旺盛的非遗文化市场需求,探索“非遗+直播”“非遗+旅游”等新方式,让非遗产品展现时代光彩。
蘸开放包容之墨,让“非遗”融入群众。时间掺杂着汗水,诉说岁月流逝、繁华永存的韵味。每一件非遗作品,都诠释着传承人的坚守、信念与热爱。要激发群众参与热情,让非遗文化“飞入寻常百姓家”,才能有更旺盛而持久的生命力。定州市子位镇举办非遗文化宣传周,搭建“乡村舞台”,为人民群众带来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表演和特色文化产品,展现非遗的时代风采,推动非遗更好融入现代生活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带头开展“非遗进校园”“非遗进社区”“非遗进乡村”等活动,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,结合每年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,春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等传统节日,给群众全面详细讲解“什么是非遗,如何保护非遗”,提升人民群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意识,突出非遗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之间的联系,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美好生活,形成人人传承、人人保护的生动局面,共同守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瑰宝。(作者:李佳芮)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